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校园论坛
  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4. 理论学习

要拆有形之墙,更要破无形之墙

信息时间:2014-03-10

作者:章高林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按语: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已经全面展开,我区党员干部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这场教育实践活动中。区委要求,在活动中要紧紧抓住“四风”这个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身上明显存在的、必须解决也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以活动实效夯实基础、取信于松江人民。教育实践活动也将为松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准备,从而不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我区的科学发展扎实推向纵深。为此,本报与区委党校共同发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活动,并选登其中的部分文章,以飨读者。

       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对象是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这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要使实践活动见成效,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必须拆除那些与人民群众隔开的有形之墙,更要破除那些与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

一、我们面前的有形之墙和无形之墙

       当今,有“墙”阻挡了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在有些地方和某些方面,“墙”正变得越来越高,变得越来越厚。这个“墙”,既有有形的墙,也有无形的“墙”。

       什么是有形之墙呢?有些领导干部的办公区域深墙高院,戒备森严,“闲杂人员,不得入内”。如今不少地方的政府办公大楼,不仅恢宏依旧,而且越来越豪华,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标志物。有贫困县耗资千万元为36人建豪华办公楼的;有造价40亿元的被称为中国最豪华政府大楼的;有被称为“世界第一县衙”的县政府办公楼的。同时,高筑墙,多设岗,群众戏称“出入皆长官,往来无百姓”。使群众望而生畏、望而生厌。

       有的地方制订了“细致、周密”的关于接待群众来访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名为规范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实为把群众和领导干部隔离开来。有一个政府部门的办公楼的每一层走廊口设了一道大铁门,群众找领导得先闯“四道门”,需出示身份证,需递交申请,需填写各种登记表,需填写预约单……使百姓望而却步、望而兴叹。

       这样的有形之墙阻隔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是在隔断着党与群众的感情。这种有形之墙在一定程度上,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以下简称“四风”)产生起到了“物理”保护作用。这样的有形之墙也已成为一些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的壁垒。

       什么是无形之墙呢?党的宗旨意识淡漠,党的群众路线丢失,是一道横亘在有些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这是一堵官民间的心墙,这堵墙尽管似乎看不见,又摸不着,存在内心深处,却时时处处会外化于形。有盛气凌人,“雷人语”的,“你是准备为党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报道正面新闻,否则我可以不接待”、“老百姓就是事儿多,是吃饱了撑的”、“老百姓给脸不要脸”,一句句雷人语,真让人无语;有麻木不仁,“心硬化”的,从当年的“瓮安事件”到被戏称为微笑哥的杨达才,从当年的克拉玛依火灾中“让领导先走”到克扣绵阳抗震救灾款物,一个个“心硬化”,真让人心寒不已;有漫不经心,“打酱油”的,诸如七旬老夫妇6年半报修121次屋顶漏水、办理姓名纠错竟跑20多趟未办成、贫困学生的助学贷款要盖70多枚公章,一桩桩奇闻,真让人闻所未闻。

       有形之墙本质上是无形之墙的外化,是领导干部缺乏公仆意识和群众观念的反映,如果不破无形之墙,即使有形之墙拆除了,门好进了,但脸依然难看,事依然难办,这有形之墙拆了何用?这岂不是形式主义吗?反之,如果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政府机关有围墙又何妨呢?有形之墙的出现,源于无形之墙的存在。拆有形之墙的目的是走出和破除无形之墙,这是工作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要防止出现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的无形之墙。这堵无形之墙,在许多干部心中存在,在许多地方撕裂了干群关系,已经成为滋生“四风”的土壤,造成了官民之间鸿沟与对垒。

二、拆有形之墙易,破无形之墙难

       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些地方政府开始改变这种衙门式格局,拆除原有的围墙,以民为本,打开便利人民群众进出政府的大门。据报道,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瓜州、临泽等地的政府办公场所,近年来在改造中都拆除了大院围墙。没了围墙,办公大楼随便进,群众办事、上厕所都行。原来的县政府大院改造成广场和花园,群众三五成群,在里面聊天、锻炼。不再是“高墙围大院,进门查八遍”,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明显改善了。当地有些干部曾担心拆除围墙后,会引发安全事故。实践表明,敦煌等地政府推倒大院围墙后,并没有引发什么安全和秩序问题,反而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又有报道,在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委、县政府综合办公楼,记者看到一个背着背篓的男人和一个戴着花头巾的妇女,走进办公楼一楼,直接进了电梯,没人盘问或让他们出示证件。全县所有党政机关都拆除了围墙,人们到机关办事不会被询问,也不需要登记就可以走进包括县委书记在内的任何一名干部的办公室。

       这两则报道,都展示了隔开人民群众的有形之墙在逐步拆除,这在心理上也确实容易与群众拉近了距离。拆有形之墙需要当地的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决心和魄力,因为政权机关在封建时代被称为“衙门”,建筑传统上总是深墙高院,戒备森严,这一打着封建印记的建筑传统,本不适合以服务人民为宗旨的人民政府办公楼的建造,但是,传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要打破这个传统还是不太容易,阻力也许不少。另外,政府拆除有形之墙,在心理上也要有一定的承受力,在心态上还有逐步调整过程,在管理上也要有一个逐步适应过程。然而,拆除有形之墙可以一夜之工夫就能做到,拆除围墙还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无需领导亲自出面抡锤,只组织一定的人力,很快就可以解决,高大坚固的柏林墙也不是一夜之间就倒了吗?看过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人都知道,那个被判终身监禁的银行家,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壁垒森严的监狱挖了个洞,偷偷逃走了,而那些荷枪实弹的看守们竟然毫无觉察。那么坚固的围墙,而且是在荷枪实弹的保护下,竟然轻易地就被人挖出了洞。可见,物质的围墙并不是那么的坚不可摧,并不是那么的可怕,并不是问题的核心。

       要拆除官民之间的无形之墙却不是那么容易。前些年曾经出现过一个令人十分感慨的事情:一位老将军来到太行山深处寻找他的老房东。看到老大娘,将军叫了声“大嫂”。“大嫂”望着将军身边前呼后拥的卫兵和陪同人员,轻轻问了声:“是不是又要打仗了,想起了我们山里人?”老将军哭了。这说明我们党与群众确确实实存在无形之墙,有时还是比较高与厚的。有的人说,现在党群关系已经不是鱼水关系了,而是油水关系了。也有人说,现在党群关系已经变成猫鼠关系了。这些评价显然说了过头话。因为在今天,党群关系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不至于成了油和水那样完全不相溶的关系,更不至于成了猫和鼠一样对立关系。但是,我们要看到,群众中出现这些非理性的判断事出有因。有一项调查显示,在影响干群关系的主要因素中,有30.4%人认为当前干部脱离群众;群众对干部意见最集中的几个方面(多项选择)分别集中在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不强占44.7%,自律要求不严占40.4%,工作作风不实占36%,工作能力不强占26.7%。在改革开放中,面对种种挑战,我们党的大多数干部是能够经得住考验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有部分干部“四风”问题突出,致使长期以来形成的干群间的鱼水关系和血肉联系逐渐淡化,变成了“油水关系”,甚至是“水火关系”,破坏了党群之间的感情基础。

       要打破这堵无形之墙难在何处呢?一是难在有历史的沿袭。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上下有序,尊卑分明,其中也遗留下来“官贵民贱”陈腐观念,由此产生的“官本位”意识始终难以消除。尽管我们现在反复强调以人为本,反复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却无法彻底扭转官贵民贱的思维方式。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二是难在有体制因素。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政治地位的改变,对整个国家机器的掌握和支配,使党有了前所未有的丰厚资源,我们领导干部也执掌了大量公共权力而又缺少相应的制约,主观的自觉与客观的监督只要有丝毫松动,“四风”问题就会应运而生。所以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要加强反腐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三是难在利益固化的藩篱。邓小平曾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实质东西,就是利益固化。要某些利益固化的拥有者和享有者放弃这些,肯定是很难的。利益固化使苏联解体,既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又对我们提供了重要镜鉴。习近平反复强调,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三、破无形之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习近平同志在湖北考察时指出,转变作风就是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接接地气。这给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点出了切实可行的破题之道。当今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破无形之墙的利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切入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聚焦作风建设,反对“四风”,这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大举措。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出发,由问题入手,针对“四风”问题,回应群众关切,是这次活动的重要工作方法,旨在打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这堵无形的墙。

       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新气象,一道道无形之墙正在被破除。中央从小处、从细处问题抓起,一项一项抓起,一步步深化,从中秋、国庆禁止用公款送月饼、节礼,到元旦、春节禁用公款印发贺年卡、送年礼,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到狠刹“会所中的歪风”等,可以说抓到了点上,促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广大群众拍手称快,社会舆论反响热烈。正如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的,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刹住了“四风”蔓延势头,带动了社会风气整体好转,贯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群众充分认同,党内外积极评价。

       能否破无形之墙,是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性的重要标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区委书记盛亚飞在动员会上要求,扎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用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戳到痛处,要有决心,要有真心。这两个“心”点出了能否破无形之墙的关键所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首先要有决心,因为“照镜子”不是看自己长得美不美,“正衣冠”不是让自己穿得华丽光鲜,“洗洗澡”不是舒舒服服地泡温泉,“治治病”更不是吃吃补品健健身,而是看清自己、纠正自己、清洁自己、强健自己。要有找出问题的决心,秉持“闻过则喜”的态度,开门纳谏,从善如流,不怕丢面子,不怕伤和气,耐心听取并虚心接受别人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分析问题的决心,要有“知过不讳”的勇气,不遮掩,不回避,直面问题,正视不足,直抒胸怀想办法;要有铲除问题的决心,要拿出“改过不惮”的勇气,不等不靠,立说立改,小病小治,大症大医。

       其次要有真心,“心诚则灵”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不真心,镜子照不清自己的尊容,衣冠正不好自己的品相,洗澡洗不掉自己的“污垢”,治病治不了自己的顽症。真心就要听出真话,必须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让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敞开心扉说真话;真心就要查出真问题,必须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查摆出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聚焦在“四风”方面的问题;真心就要改出真成效,必须下猛药、出重拳,对照查摆出来的每个问题,一项一项整治,真正做到用实际行动、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如果没有直面问题的决心和敢于戳到痛处的真心,将是“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然是重形式和走过场的活动,横隔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的无形之墙无法破除,或者只是暂时破除而已,过不了多久,无形之墙又会在心中潜滋暗长,这是广大群众十分关注和极为担心的一个问题。以往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纠风之难,难在防止反复。许多地方就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普遍建议,一定要在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及时出台长效化、制度化举措,巩固活动成果,能在“常”、“长”二字上下真功夫。大家的建议,表现了对固化教育活动成果的期盼,对真正破除横隔在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的无形之墙渴望。

       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已经全面展开,在群众家门口开展,我区党员干部正积极主动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中。松江尽管鲜见有形之墙,但是无形之墙在有些地方和部门恐怕还是存在。因此,区委要求在活动中,将紧紧抓住“四风”这个重点,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身上明显存在的、必须解决也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问题,破除存在松江的无形之墙,以活动实效夯实基础、取信于松江人民。教育实践活动也将为松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进一步做好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准备,从而不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把松江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扎实推向纵深。

       河南省内乡县一座古县衙有这么一副楹联:“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此联之所以久传不衰,就在于它用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与“百姓”的关系,足以令为政者警醒和铭记。我们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要珍惜教育实践活动的难得机遇,深刻领悟到“人民”二字的分量,始终明白我们执政党地位的来源和本质,要下决心用真心去拆有形之墙,更要去破无形之墙,使党的群众工作更有动力、更具活力,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得到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