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校园论坛
  3.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4. 理论学习

全面理解群众路线的形成发展与时代价值

信息时间:2014-03-06

作者:李鸿渊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时指出,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得到了党性锻炼,醒了脑、提了神,思想上补了课,精神上补了“钙”,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同群众一块干的自觉性普遍增强了。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群众观念是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先导。因此,我们要牢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长期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积累形成的宝贵财富,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如何形成的?
    群众路线概念的使用和思想萌芽较早,但群众路线的完全成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形成标志是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整表述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历史发展脉络如下:
    1.群众路线初步形成期。(1921-1937)在党成立初期,已经认识到群众工作的重要性,1925年10月中央扩大执委会决议,“中国革命运动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第四军党代表大会决议中进一步明确,“红军的任务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共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1934年10月《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强调,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毛泽东同志对党的群众路线进行了初步的阐述。
    2.群众路线成熟完善期。(1937-1945)经过八年抗战,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与人民群众形成了军民一家的鱼水关系。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分析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等领导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化为领导方法,标志群众路线具备成熟的理论形态。1943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指出:“有无群众观点是我们同国民党的根本区别,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中强调:“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不解决要不要民众的问题,什么都无从谈起。”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组织路线,并增加了群众观点的论述,这些经典论述是党的群众路线走向完整成熟的标志。
    3.群众路线曲折发展期。(1949-1978)毛泽东在新中国建立后,反复强调,“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我们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英雄主义,减少我们工作中脱离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主义和片面性。”1957年春天,毛泽东发表的重要讲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1961年,在经历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后,毛泽东重新提倡调查研究之风,重新提倡贯彻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反对恩赐观点、坚决走群众路线问题,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题。”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批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的所谓“群众运动”,认为这是形式的东西,绝不是真正的群众运动,更不是群众路线。但是,问题的提出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在随后的具体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蔓延,继续沿用战争年代的工作方式,把群众运动当作走群众路线的唯一方式,认为只有采取断然措施,公开地、全面地、由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才能避免修正和复辟的危险。结果是在没有民主法治的保障下,文化大革命演化为一场社会主义事业的浩劫,群众路线遭到严重歪曲和破坏。
    4.群众路线继承发展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强调了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我认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并在1981年亲自牵头制定的《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群众路线基本内涵作了全面科学概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其艰巨复杂的任务摆在我们面前。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各项工作,必须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新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的立足点。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记者招待会上,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二、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作出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长期以来被誉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是我们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中的“群众路线”具有三层内涵。
    1.作为认识论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为党的群众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根据。一切依靠群众,就是通过群众路线的贯彻来改变群众的命运。历史是谁创造的?谁是真正的英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谋取幸福的工具。
    人民群众为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实践为认识的源头活水。群众观点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群众前进的观点;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
    群众观点归根到底是我们对待群众的立场和宗旨,我们对待群众的感情和态度。正如李瑞环所言:“群众最可敬,群众最可爱,群众最可怜,群众最可畏。”有没有群众观,关键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定决策、办事情的依据,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在思想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
    2.作为工作方法的群众路线,集中表现为科学的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党的具体工作内容、方法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更是领导分析、甄别、集中群众正确意见的智慧和艺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工作方法体现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是要从群众中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尽可能把工作做在群众开口之前,在酝酿决策阶段听取群众意见,重视调查研究和听取民意,尊重群众的诉求表达,依靠民主决策方法解决社会矛盾,而不是代替包办一切。二是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党只有相信群众、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获得胜利之本,善于用市场的、民主的、法制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问题。三是教育发动群众,政策的执行离不开对群众的宣传教育。根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重要原则,不能超越群众的觉悟程度、群众不愿干的事硬要他们去干,也不能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群众要求前进而我们不前进,关键是使群众理解、支持并执行党的决策。
    3.作为工作作风的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为党的形象和公信力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人民群众就如同一面明镜,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就是党在群众中的口碑和公信力。陈云同志说过:“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群众路线被群众最直接的感知就是党员干部的作风。当前,中央强调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用扎实有效的作风建设取信于民。
    群众路线作为工作作风是改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种必然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要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对待群众。作为作风建设的群众路线贵在细节,在工作上、生活上经常对照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为民务实清廉”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给群众路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民”是贯彻群众路线的目的,体现的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务实”是执行群众路线的途径,真正深入群众,让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落到实处。“清廉”是落实群众路线的保障,既是群众对党信任的基础,又是贯彻群众路线务必解决的问题。
三、如何理解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与实践要求?
    群众路线是共产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统领执政党的主线和灵魂。当前,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时代要求,体现出的是凝聚改革共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代价值。
    1.新时期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线,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时至今日,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乃至出现了“交通工具发达了,离群众却远了;科技手段先进了,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却难了”的困境。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任职时曾这样严厉地批评过某些干部“不会说话”:“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群众路线过时了吗?2010年1月9日,俞正声同志在中共上海九届市委十次全会结束时的讲话中强调,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也是新时期我们应对矛盾凸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思想武器。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线,群众工作是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必修课和执政基本功。
    2.群众路线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关键是要把传家宝变成我们的政治优势。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今天,群众路线在政治生活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依然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一个政党取得政权后,更容易脱离群众和忽视群众的感受。因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正如市委书记韩正在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讲话中强调:“全体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作风极为重要,作风不好,不可能真正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就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就会失去民心,丧失执政基础。”
    3.实现群众路线在当代的价值功能,需要与民主制度有效衔接转化。时代在变迁,群众路线的实践也要创新。一是把群众路线贯彻落实从政治动员向政治民主转化。善于建立与市场经济多元化相适应的的联系群众和维护稳定的方式,不仅仅把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作风来看待,更要尊重和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让群众的意见充分表达和参与,变被动动员为主动参与的民主化模式。二是把群众路线从工作方法向制度安排的转化。从把群众路线转化为制度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出发,发挥好人大、政协和党代表的作用,对新时期群众路线和群众工作进行整体系统的制度安排。三是把群众路线从干部作风向监督机制转化。干部作风建设离不开群众的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善于把领导干部的个人修养和作风建设同党员群众的监督批评等权利结合起来,保障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为人民谋利益。

 

参考文献:

张荣臣、谢英芬:《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中国方正出版社2009年版。

陈琢、田克勤:《近十年党的群众工作问题研究述评》,《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