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路线。邓小平曾讲:“我认为, 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 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是最根本的东西… …以我们党的现状来说, 我个人觉得, 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其中务实的主要涵义就是要实事求是,这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解决我们党内现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的需要,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思想保证。
一、实事求是与群众路线在认识方法上是统一的
1941 年5 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也就是说“是”不是现成地摆在我们面前的,而必须由我们到“实事”中去“求”。而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开展工作的过程,正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二者在认识方法上是统一的。
毛泽东同志本人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的典范。如在创建以赣南闽西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期间,毛泽东同志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从1930年5月写下的《寻乌调查》,1931年1月写下的《兴国调查》,到1933年11月间在同一月先后进行并写下了《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其中,对才溪乡的实地调查总共开展了三次。第三次是在1933年11月下旬,当时正处在第五次反"围剿"、反封锁斗争的时候,党内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革命处于紧要关头。为了挽救中国革命,毛泽东同志长途跋涉,从江西瑞金来到才溪作深入的社会调查,了解中央苏区有名的才溪乡是怎样把落后的农村建设成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总结才溪人民在进行行政建设、经济建设、文化教育、扩大红军、优待红军家属等方面的经验。调查期间,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苏区群众推心置腹谈心,坦诚沟通,让群众敞开心扉、知无不言;他与群众一起生产生活、同甘共苦,亲自到才溪上坝段红军公田参加劳动,到群众家中帮助劈柴,与群众一起吃地瓜,田畔地头、饭前饭后都有毛泽东同志向民众问寒问暖了解民情的身影。他特别重视民生问题,认为“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直接关心群众有没有柴烧、有没有房子住、米价盐价贵不贵、小孩读书有没有学校、生病怎么治,甚至木桥太小行人会跌倒要不要修理等,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经过为期十多天的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完成了《才溪乡调查》这篇光辉著作。用事实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不仅粉碎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论断,对当时整个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作用,也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实事求是是贯彻群众路线、反对“四风”的思想保证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作风问题是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指导思想的一种外部的体现。但近几年有几股歪风损害了党的形象,引起了群众的不满,第一股风是形式主义,说大话、空话、套话,乃至于说一套做一套,做表面文章,甚至是说假话欺上瞒下。第二个就是官僚主义,因为党和干部手里有很大的权力,他们如果不能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做工作,不能实事求是的处理问题的话,那就很难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还有就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有的官员事情多做一点觉得吃亏,待遇稍差一点满腹牢骚;不关心民生疾苦,只顾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 …
“四风”问题从表象上看,是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结果。一些党员当上领导干部后,不愿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而是听汇报、发指示,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这就是群众观念淡化、将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的表现,是偏离了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从思想根源上看,则是一种个人主义思想在作怪,是违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结果。实事求是的“实事”显然指的是社会存在物,而社会是人的社会,因此也就是指的是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所以坚持实事求是也就是要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能真正杜绝形式主义等“四风”现象的存在。彭德怀元帅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到三线建设重镇攀枝花工作。有一次下乡调研,发现当地公社干部的家庭条件明显比一般的群众好,有关接待干部还试图向他隐瞒实情。他立即勃然变色,当面痛斥那个干部:“你尽把小镇四周好的人家让我看,这不是在自己欺骗自己吗?… …浮夸风、虚假风害死人呀!公社里还有这样穷苦的老百姓,你这个当官的倒先富起来了,过上好日子了。这在国民党里做官可以,但在共产党里做官就不行!”彭德怀元帅的言行,充分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四风”的可贵品质!
三、坚持群众路线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途径
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依靠坚持群众路线来贯彻和实现。在现实生活中, 有这样的现象, 人们对同一事物常常会得出两种不尽相同的甚至相反的结论。也就是说, 从同样的“实事”中有的求出了“是”, 有的则求出了“非”。可见, 从“实事”到“是”, 有一个如何“求”的问题,“求”是关键。那么, 从“实事”中如何求得“是”呢? 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 有赖于正确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来贯彻实施。“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既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又是它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如果没有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就成为一句空话。
个人主义思想所以是影响坚持和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障碍, 正是因为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同志在工作中不能坚持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2009年6月17日河南郑州市须水镇西岗村原本被划拨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了别墅和楼中楼,记者对郑州市规划局进行采访时遭到该局逯军副局长质问:“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一个干部说出这样雷人的话,可见在他眼里,群众要钱没钱,要权没权,根本不放在眼里,这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反面典型。逯军副局长可能不清楚,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宣传群众, 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完成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工作路线。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群众, 尊重群众,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一切向群众负责, 一切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则是对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最高概括。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群众观点中的具体体现。逯军副局长更加不清楚,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就必须一切向群众负责,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统一起来, 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下级负责统一起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倾听群众的呼声, 代表和维护群众的利益, 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一切依靠群众是工作路线的理论基础。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 首先要相信群众。领导者要尊重群众的意见, 尊重群众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乏通过践行群众路线以坚持实事求是的典型。周恩来总理就强调,调查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下基层获得情况的过程,而是一个贴近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倾听意见的过程。他说:“要了解真实情况,就要与老百姓平等相待。”这就说明了群众路线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途径。周恩来在调研过程中,完全把自己融于群众之中。在工厂、农村、工地上,他常常同工人一起排队买饭,与农民同吃一锅饭,和民工一起席地而坐,一口白水一口干粮。周恩来经常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主动拉近与谈话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北京协和医院的老医师董炳昆曾回忆起与周恩来的一次接触:“总理和大家更是像老熟人一样亲切交谈起来。一开始总理就对每个人一一指点,说谁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哪里人。这种惊人的记忆力使我们大吃一惊。万万想不到日理万机的国家领导人,天天会见那么多人,竟然将只在医院见过几面的医生、护士的姓名记得那么清楚准确。……我想这不单是个记忆力问题,而是反映了总理对人的尊重和对事业的责任心。” 当群众有顾虑时,周恩来总是从闲聊入手,营造轻松和谐的气氛,因势利导,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1961年5月,周恩来到邯郸农村就公共食堂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武安县伯延村,他走访了几十户贫下中农家庭,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视察集体食堂,查看社员伙食,并与群众同吃玉米面糊,召开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农技人员等参加的座谈会。当时社员群众最关心食堂问题,但都不敢说食堂不好。村民张二廷率直地向周恩来说了真话,反映了食堂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周恩来很赞赏,主动与张二廷交朋友,亲自到张家看望,在炕沿上与他促膝交谈。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周恩来认为不宜继续实行大食堂供给制,如实地向中央作了汇报,提出人民公社存在的四个主要问题。后来中央和国务院在农村政策上改变了前期的做法,满足农村群众的要求,解决食堂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周总理的调查实践中可以看到,正是由于贴近群众,才能既调查掌握实际的情况,又能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保证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