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 首页
  2. 信息发布
  3. 新闻报道

开发案例教学资源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松江党校发挥特色优势,助力全区基层治理专业化能力提升

信息时间:2025-10-14

作者:陈安杰

阅读次数:

字号大小:

为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质增效,助力基层干部实现“从经验型向专业型、从实干型向善讲型”的深度转变,松江区委党校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落实“加大案例教学力度,推进案例库建设”的工作要求,创新打造“一线导师训练营”项目。通过系统梳理基层治理实践经验,将其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案例教学资源,为全区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提升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培养目标明确,聚焦能力转型。训练营精准锁定培养对象,以扎根基层一线、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居村及街区党组织书记为核心群体,明确候选人需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扎实的群众工作基础,以及解决复杂治理难题的实绩与方法论。其核心目标在于培育一批 “有担当、敢作为、善提炼、会讲授”的基层治理导师队伍。系统化梳理碎片化工作经验,形成结构化教学案例,推动“松江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优质教学资源,为提升全区乃至更广泛区域的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贡献智慧力量。

二是课程设计精准,内容紧贴实际。培训始终以参训学员基础能力建构为核心。在“筑基启航”阶段,邀请专业老师指导学员将碎片化的实践经验系统化、结构化,并有效转化为清晰的教学流程与表达技巧。其一,需求定位直击痛点。课程设计直指基层优秀书记“会干不会讲、经验难传承”的痛点,所有课程模块都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其二,内容研发扎根实践。学员研发的课程直接对应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挑战和成功案例,如社区停车、为老服务等,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确保所学能直接应用于工作实操。其三,培养模式多维融合。训练营采用专题讲座、互动交流、实战演练、导师带教、跟踪评价多维发力的创新培养模式。“训战结合”的模式既帮助学员夯实理论基础,又通过沉浸式实践强化知 识吸收,推动理论学习向实际能力高效转化。

三是培训模式新颖,规划循序渐进。训练营采用循序渐进的四阶段培育模式。第一阶段为筑基启航,聚焦基础教学能力的构建。通过专家授课与互动,帮助学员梳理经验、学习 AI 辅助课程开发工具,为后续课程研发奠定扎实基础。第二阶段为能力锻造,重点转向课程研发。学员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深入挖掘自身实践案例的核心价值,为后续实战授课做准备。第三阶段为实战演练,深入到实践应用层面。组织学员走上讲台实进行实际授课演练,经过反馈针对性补足短板,进一步优化能力。第四阶段为成果输出,举办成果展示汇报会,党校综合评估后为合格者颁发“一线导师”证书。

四是赋能基层治理,贡献“松江经验”。训练营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学员实现“从经验到专业、从会干到会讲”的转变,零散的个人经验转化为标准化、可学习的教学资源,惠及更多基层工作者。同时,训练营也致力于推动“一件事”到“一类事”的治理升级,通过课题研究系统梳理治理的内在逻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机制,提升治理效能。放大“传帮带”辐射效应,鼓励学员们通过在街镇或区内分享经验、授课带教等方式,将训练营所学传授给更多社区工作者。切实将“松江经验”转化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成果,为全区基层治理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坚实支撑。